《磁性材料及测量》课程改革思路和课程体系的探索
日期:2010-09-13 作者:彭晓领 来源: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摘要】《磁性材料及测量》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课程,在磁性材料与测量相关人才培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该课程改革的思路:将磁性材料的性能与测量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以某一类磁性材料为主线的教材编写体系,突出磁性材料结构与性能上的共性;传统材料和新材料并重;加强磁性材料结构与相关学科、课程和模块的联系,强调实例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增加趣味性阅读材料和自学内容。基于该思路,根据磁性材料与性能测试的特点,制定出《磁性材料及测量》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磁性材料及测量 改革思路 材料科学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与先导。磁性材料作为现代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础功能材料,广泛用于信息通讯、交通运输、医疗以及航天航空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是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新材料领域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磁性材料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全球磁性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欧美、韩国和中国。相对世界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磁性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磁性材料市场逐渐成熟, 发展速度令人瞩目。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需要永磁铁氧体50万吨,软磁铁氧体20万吨,钕铁硼磁体7万吨,非晶软磁合金10万吨,约占全球市场的60%、40%,60%和30%。由此可见磁性材料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大重要的支撑产业。而且其产量以每年20%的速率保持持续增长,说明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和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磁性材料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全球磁性材料的生产中心,却无自主的磁检测标准体系。要使我国从磁性材料大国向磁性材料强国转变,建立自己的标准化体系,完善磁性材料检测手段和制定认可的行业标准,加强自身在国际上检测权威性。
相对于磁性材料庞大的产业规模,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我国高校很多专业没有开设磁性材料相关的课程,或仅仅作为一门学科选修课。在磁性材料产业最大的浙江省,也仅有浙江大学和中国计量学院开着本科生磁性材料课程。浙江省内也只有中国计量学院开设《磁性材料及测量》课程。
磁性材料种类繁多,性能差异巨大,既有传统的软硬磁材料,包括:稀土永磁材料、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和硅钢片等,又有各种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磁性材料,包括:磁致伸缩材料、磁记录材料和磁性液体等。国内目前系统介绍磁学原理的教材较多,而具体介绍磁性材料的教材要少得多,2000年以后国内出版的系统介绍磁性材料的教材仅有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磁性材料》与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磁学基础与磁性材料》。而设计磁性材料检测方面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仅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磁性测量原理》和《磁性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磁测量基础》和《动态磁性测量》等几本,而且这些教材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距今年代久远,涉及磁性测试的方法很多已经淘汰,而现今出现的一些磁性材料测量新技术却没有提到,已不能很好地反映当今磁性材料测试的最近研究成果。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甚至是普及教育的发展阶段,各专业教学必须适合新时代的具体情况。从培养目标上,在本科教育阶段专业性学习逐步由专、深演变为浅、广为特点的培养模式,而在研究生阶段再进行深入的专业学习和培养,大学阶段更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宽。从生源角度考虑,由于大学扩招,使大多数人能进入大学学习,然并非每个大学生具备了比较深厚的专业基础,尤其是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对物理学和化学有较高的要求,《磁性材料及测量》课程就是建立在晶体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等课程的基础上,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选择内容较为浅显的教材,同时也应提供足够的自习内容给学有兴趣的同学。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目前的《无机材料工艺学》课本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为了解决《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材问题,作者结合校结合高校教学的自身需求和特点,开展具有广泛适应性教材的编写,目前已完成《磁测量基础》的初稿,并已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中进行试用,待内容和体系成熟后再出版发行。改课程的讲义在编排上打破了传统的方式,介绍磁场的产生与测量、材料磁性、铁磁材料在磁场中的技术磁化,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磁性材料测试原理与技术。并加入了一些新型磁性材料的检测原理和技术,反映出新型磁性材料的发展动向,有利于整个磁性材料产业发展形势的现实基础。